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《礼记·学记》玉不琢不成器 礼记中玉不琢不成器典故阐释为学修身与成器之道 《礼记

1. 苛政猛于虎

  • 释义:比喻暴虐的统治比猛虎更可怕。
  • 典故:孔子途经泰山时,遇一妇人在亲人墓前痛哭。妇人称三代至亲均死于虎口,但因其地无苛政,故不愿离去。孔子由此感叹“苛政猛于虎”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  • 2. 嗟来之食

  • 释义: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。
  • 典故:齐国饥荒时,黔敖施粥却以轻慢态度呼喝饥民,一饥民因拒食而饿死。曾子评论此事强调尊重的重要性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  • 3. 教学相长

  • 释义:教与学相互促进,共同进步。
  • 背景:强调进修经过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,《学记’里面提到“学接着知不足,教接着知困”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学记》。
  • 4. 孤陋寡闻

  • 释义:形容聪明浅薄、见闻狭窄。
  • 背景:源自《学记’里面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”,强调交流对进修的重要性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学记》。
  • 5. 美轮美奂

  • 释义:形容建筑华美壮观。
  • 背景:春秋时晋国大夫献文子新建宫室,张老以“美哉轮焉,美哉奂焉”赞美其富丽堂皇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  • 6. 半途而废

  • 释义:比喻做事未完成即放弃。
  • 背景:《中庸’里面提出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废,吾弗难已矣”,倡导坚持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。
  • 7. 阳和启蛰

  • 释义:寒冬过去,万物复苏,比喻困境结束迎来转机。
  • 背景:源自《礼记·月令’里面对天然变化的描述,后《宋史》引申为时序更替的象征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月令》。
  • 8. 并行不悖

  • 释义:不同事物同时存在,互不冲突。
  • 背景:《中庸》提出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”,体现和谐共生的哲学观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。
  • 9. 心不在焉

  • 释义:形容注意力不集中。
  • 背景:《大学’里面描述心神游离的情形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。
  • 10. 择善固执

  • 释义:选择正确之事并坚持到底。
  • 背景:《中庸》强调“择善而固执之”,需在明辨是非后持之以恒。
  • 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。
  • 其他重要成语:

  • 博闻强识:见闻广博且记忆力强(《曲礼上》)。
  • 谨言慎行:言行谨慎(《缁衣》)。
  • 瑕不掩瑜:优点胜过缺点(《聘义》)。
  • 一张一弛:劳逸结合(《杂记下》)。
  • 以上成语不仅承载儒家想法,更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价格观与行为准则。如需完整列表,可参考《礼记》原文或相关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