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读者们,盂兰盆节,这个承载着深厚历史与宗教意义的节日,不仅是对祖先的敬意,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思索。它源于印度佛教,流传至我国,又传播至邻国日本,成为跨越国界的传统祭祀节日。在这个独特的农历七月十五日,让我们共同参与盂兰盆法会,纪念祖先,感恩生活,共同传承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在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中,盂兰盆节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与宗教意义的节日,它的起源,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,与一则感天动地的传说密切相关。
盂兰盆(Ullambana)这一名称,源自梵语,意为“乌蓝婆拏”,在佛教经典《佛说盂兰盆经’里面,详细记载了这一节日的由来。
盂兰盆节并非仅仅属于中国,而是源于古代印度佛教,后流传至我国民间,再逐渐传播至邻国日本,成为了一个跨越国界的传统祭祀节日,从佛教的角度来看,这一节日的法会缘起,值得我们深入探讨。
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记载,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该经文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法会,所谓盂兰盆,据唐代高僧宗密小编认为‘佛说盂兰盆经疏’里面的解释,盂兰是西域之语,意为“倒悬”;盆则是东夏之音,指的是盛食供僧的器皿。
盂兰盆节不仅是华夏的节日,日本盂兰盆节也不过是其文化传承的孑遗,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,如今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。
盂兰盆的来历和传说:探寻盂兰盆节的起源与传说
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,是盂兰盆节,也被称为“盂兰盆会”或“中元节”,在这一天,佛教徒会举行“盂兰盆法会”,供奉佛祖和僧人,以济度六道苦难,并报答父母长养爱心之恩。
盂兰盆节的传说,源于我国古代的佛教故事,相传,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,亡者会回到阳间探望亲人,作为后代的我们,无论家中状况怎样,都应当进行供奉。
盂兰盆节原本是来自印度的宗教节日,传入我国后,经过演变,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,它承载着大众对祖先的敬意,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索。
盂兰盆是什么意思?揭秘盂兰盆节的深层含义
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节日,在梵文中,“盂兰”是倒悬的意思,指的是在地狱中受苦的鬼魂,盂兰盆节定在每年的七月十五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元节。
盂兰盆会是指根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佛教仪式。《佛说盂兰盆经》的经题解释有两种说法:一说“盂兰”是梵音,义为倒悬;“盆”是华言,指盛食供僧的器皿。
盂兰,译作“倒悬”,盆是指供品的盛器,“盂兰盆”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,衍生出来的意思是: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,供养佛陀和僧侣,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。
盂兰盆会又称盆会,是梵语avalambana(倒悬)的转讹语,比喻亡者之苦,有如倒悬,痛苦之极。
盂兰盆节的由来:目连救母的感人传说
盂兰盆节的由来,与一则感人至深的传说——目连救母的故事密切相关。
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记载,目连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,他的母亲因生前作恶,死后被打入地狱,受尽折磨,目连为了救出母亲,便向佛陀请教解脱之道。
佛陀告诉目连,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,举行盂兰盆法会,可以超度亡魂,救拔苦难,目连按照佛陀的教诲,在七月十五这一天,举行盛大的法会,最终成功救出了母亲。
时刻上,盂兰盆节通常在农历7月12日至7月18日之间,即西历的8月7日至8月13日,这一节日,源于《盂兰盆经’里面目连救母的典故,成为了佛教徒超度历代宗亲的重要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