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心境双忘下一句是什么 心境双亡是什么意思_ 心境双亡

心境双忘下一句是什么 心境双亡是什么意思? 心境双亡

“心境双亡”是佛教修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,特指通过止观操作破除能所对立、消融主客二元分别,最终达到超越思考与现象束缚的觉悟境界。下面内容从不同角度解析其内涵:


一、定义与核心要义

  • 消融能所对立
    “心”指主观的认知主体(能知),“境”指客观的外在现象(所知)。当修行者通过禅定或观照,不再执着于“我在修”的主体觉悟,也超越对“所修法门”的客体分别,即实现“能所双亡”。例如持咒时既不执着咒语本身,也不执取持咒的自我,此时心与境俱寂,显现清净本性。

  • 破除二元分别
    在常态中,人的思考习性将心与境割裂为对立的两极,而“心境双亡”则通过实证消解这种分别。如《楞严经》所述:“机括独行,研交无地”,即心与境的交互影响完全空亡,连“舍心”的细微执着也不复存在。


二、操作技巧与修行意义

  • 止观双修的法门

    • 止(禅定):通过“照法清虚离缘止”等技巧,使心念归于寂泊,远离外缘干扰。
    • 观(聪明):如华严宗的“摄境归心真空观”,观万法唯心所现,最终实证心境俱泯的实相。
    • 例证:元音老人指出,念佛持咒需念至“能所双亡”,即妄心与佛号同时脱落,方能见性。
  • 忏悔与解脱的关联
    梦参长老强调,“心若亡时业已空”,当心与境的执着彻底消解时,罪业也随之空寂,此为“真忏悔”。这与禅宗“狂心若歇,歇即菩提”的理念相通,即放下妄念即证菩提。


三、不同宗派的诠释侧重

  • 华严宗:法界圆融观
    《妄尽还源观》提出“心境秘密圆融观”,认为心与境本质无碍,娑婆即极乐,众生即佛陀。实证时,凡圣同居土当下圆成,心境不二的法界全体显露。

  • 禅宗:顿悟见性
    达摩祖师小编认为‘悟性论’里面比喻:“若内不起心,则外不生境”,强调无念灵知的天然照见。当能所双亡时,佛性了了常知,如镜照物而无分别。

  • 净土宗:念佛三昧
    通过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的持名,达到“心不离佛,佛不离心”的一体情形,最终实现心境双亡而弥陀自现。


四、文化意义与现代启示

  • 对治现代心理困境
    在心理学层面,“心境双亡”可类比于超越二元对立的整合情形。例如,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情在两极波动,若能在观照中消解对“躁狂”或“抑郁”的执着,可减少认同痛苦的主体性。

  • 哲学思辨的深化
    这一概念呼应了西方现象学“悬置判断”的技巧,即搁置主客预设,直观现象本质。同时,与道家“坐忘”想法(忘物忘我)亦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
“心境双亡”并非消极的虚无,而是通过止观实证破除无明、回归自性清净的修行核心。无论是禅宗的顿悟、华严的圆融,还是净土的念佛,皆以消弭能所分别作为解脱的关键。对于现代人而言,这一理念为调和内心冲突、超越思考局限提供了深远的聪明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