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苏轼的官职功业有哪些 苏轼当的什么官

苏轼的官职功业有哪些 苏轼当的什么官

苏轼从政为官40年,不仅提出了一系列为官理念,而且做出了为后人称颂的为官业绩,尤其是他在杭州、徐州、定州、登州为官和在黄州、惠州、澹州遭贬期间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千秋功业。

第一,抗洪抢险,保护彭城。宋神宗熙宁十年(1077)七月十七日,黄河上游曹村决口。八月二十一日,洪水到达徐州城.九月九日,城外水位高达二丈八尺九寸,平城内平地高出一丈零九寸,徐州城外洪水涛涛,城内百姓人心惶惶,有的富人准备弃家而逃。在这危急关头,苏轼来到城门口坐镇指挥,劝大家不要出城,对大家说:有我苏轼在,洪水绝不会进城!他亲自到禁军营地要求军队参加抗洪抢险,得到了军方的全力支持。苏轼一边带领徐州军民筑堤防洪,加高、加厚城墙和防洪堤;一边和众人研究泄洪的办法,决定从上游挖开一个缺口,让洪水流人黄河故道,达到分洪的月的。

?

经过四十五天的顽强拼搏,终于把洪水挡在了徐州城外。十月十五日,洪水慢慢消退,彭城安然无恙。苏轼在徐州抗洪的显著功绩,不仅受到了百姓的夸赞,而且也受到了朝廷的嘉奖。在荣誉和成绩面前,他又将皇帝奖给他的奖赏用在了加固、加长防洪堤上,确保了徐州城以后的防洪安全。

第二,疏浚西湖,美化城市。在苏轼任职的地方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东坡处处有西湖。”事实的确如此,苏轼任职的不少地方现在都保留着西湖的说法。例如,杭州西湖、扬州瘦西湖、惠州西湖、颖州西湖,等等,而最有名的还是杭州西湖,至今杭州人民说起苏轼疏浚西湖的事来,还是那样津津乐道。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,发现西湖淤泥薪草a塞,有人提出应该疏浚,有人则表示反对,面对这种情况,苏轼在元佑五年(1090)四月二十九日上书朝廷,写下了《杭州乞度碟开西湖状》,要求疏浚西湖,强调“杭州之有西湖,如人之有眉目,盖不可废也”,并明确阐述了“不可废”的五条理由,得到了朝廷的支持.他亲自发动并招募民工20余万,开展了规模浩大的西湖疏淘工程。

?

他采纳了临仆县主簿监杭州城商税苏坚的建议,疏通盐桥河、茅山河,作堰造闸,使“西湖活水之所注,永无乏绝之优”。为了解决疏浚西湖大量的薪草、湖泥堆放难题,他提出:“为长堤以通南北,则0田去而行者便矣。”(《东坡先生墓志铭》)于是,筑成从南山下直通栖霞岭的长堤,既解决了“a田”的出路,又解决了南北游人的通行。

苏轼还把清理后的湖面分派给人种菱,为防止种菱人户侵占湖面,又在湖中立三塔为界,后逐渐演变成闻名国内外的西湖十景其中一个—“三潭印月”。为了美化湖堤,苏轼还在堤上修了六座桥,分别取名为映波桥、锁澜桥、望山桥、压堤桥、东浦桥、跨虹桥。在长堤竣工以后,他又组织大家在长堤两旁栽种了大量的芙蓉、杨柳。后来苏轼离开杭州后,继任者林希来到长堤上,看到湖水碧波荡漾,长堤两岸垂柳依依,特别高兴,即将长堤命名为苏公堤,从此“苏堤春晓”以它“十里长虹”的风韵位于西湖十景之首,杭州西湖从此名扬中外了。

?

第三,开办医院,治病救人。据史料记载,在宋代没有一家公立医院,社会上只有私人医生行医。苏轼第二次到杭州担任地方长官后,发现当地一百姓看病困难,便自己拿出了五十两黄金,还筹集了一些资金,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公立医院,取名为安乐坊,为杭州人民防病治病,拯救了不少人的生活,至今被大众传为佳话。据苏轼的弟弟苏辙撰写的《东坡先生墓志铭》记载:“公又多作馆粥药剂,遣吏挟医,分坊治病,活者甚众。公日:‘杭,水陆之会,因疫病死比他处长多。’乃哀羡缉得地千,复发私豪得黄金五十两,以作病坊.稍蓄钱粮以待之。至于今不废。”苏辙的这段话如实地记载了苏轼当年在杭州筹资金、办医院、救病人的情景。

据《宋会要辑稿。食货》记载,苏轼知杭州,创办的安乐坊,三年医好了病人上千人。苏轼不仅创办医院,而且还大量地收集民间的偏方、验方和养生经验,他将自己所收集的药方介绍给老百姓,防病治病.他小编认为‘圣散子后序’里面说:“去年春,杭之民病,得此药全活者,不可胜数。所有皆中下品药,约计侮千钱即得千服,所济以及千人。”宋人将他的这些偏方、验方和经验汇编成册,取名《苏学士方》,再后来大众又将沈括收集的药方合在一起出版,取名为《苏沈良方》,流传至今。

?

第四,整治军队,巩固边防。苏轼在地方做官特别重视军队建设,巩固边防海防.元佑八年(1093)十月二十三日苏轼到达定州后,不仅担任地方行政长官,而且还兼任了统管军队的职务。当时,定州属于宋代的边境地区,他一到那里就发现了军队建设上的很多难题:禁军营房损坏比较严重,大部分不能遮风挡雨,不少军士的家属子女忍饥受冻;有的军士饮酒赌博和偷窃行为时有发生,有的长官巧取掠敛放高利贷。

他一边向朝廷报告,请求拨款,派人整修营房;一边逮捕法办贪官将领,很快就刹住了军队中的歪风邪气,使定州的防务有了很大的改善。除此之外,他还整顿弓箭社,要求弓箭社除了休息起居,不可放下弓箭刀马,以免武艺生疏,一旦边境有事,即可驱使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苏轼在登州上任只有五天时刻,仍然关心海防建设,向朝廷提出了加强海防军队建设的建议,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,使登州海防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。 第五,著书立说,启迪后人。

?

苏轼为官40年,无论是在朝廷任职,还是在地方为官,甚至被贬流放,他始终笔耕不断,著书立说,取得了显著的业绩。据统计,他一生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著述,涉及政治、军事、历史、文化、教育、艺术、宗教、人生、民俗等方面,后人编辑出版了《苏轼全集》。这里我们只对他的诗、词、赋、散文、书法和绘画做一个简要的介绍。一是诗。他一生写了2700多首诗,不仅数量大,而且质量高,许多诗篇“脍炙人口”.如咏诵庐山的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成为咏庐山的千古绝唱。又如咏杭州西湖的诗:“水光澈浇晴方好,山色空檬雨亦奇。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此诗一出,使杭州西湖名扬中外。

二是词。他一生写了300多首词,许多具有开创性,至今读来令人振奋。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……”(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),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代词风,充满豪情,令人心旷神怡。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……”(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》),此词一出,千百年来无人超越。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……”(《江城子·记梦》),开创了用词来写悼词的先例,被后人誉为悼念亡人的千古绝唱。三是赋。他写的《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,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。《赤壁赋》还进人了教科书。有人说:“赋到此翁无古人。”

?

四是散文。苏轼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中一个。他一生创作了4200多篇散文,许多名篇被编进了中学教科书。五是书法。苏轼的书法在宋代就列人“苏(轼)黄(庭坚)米(莆)蔡(襄)”四大家之首。他的代表作《寒食帖》,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,和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、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齐名。六是绘画。苏轼的绘画,以枯木、竹石著称,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湖州墨竹派的一个重要成员.所有这些,在宋代文坛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成果,从而确立了他在北宋文坛的领袖地位,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祟高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