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:
- 1、“皮”,“疲”读音都是()
- 2、“皮”的部首是什么?
- 3、皮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啊?
- 4、pi怎么读
“皮”,“疲”读音都是()
“皮”,“疲”读音都是(pí )皮的解释 [pí ]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:~毛。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:裘~。疲拼音:pí 解释:身体劳累的感觉:~乏。~倦。~劳。~惫。~敝。精~力尽。懈怠,不起劲:~塌。~软。
pi读音怎么读介绍如下:pi一声有披、纰;二声有皮、疲;三声有匹、痞;四声有屁、辟。披:覆盖或搭在肩背上:~着斗篷。~星戴月。打开;散开:~卷。纷~。(竹木等)裂开:这根竹竿~了。纰:布帛丝缕等破坏散开:线~了。把这一团毛线~开。
蜱这个字和很多个字是同音,包括:皮,脾,啤,琵,疲,枇,郫。在汉语拼音中,它们的读音均为pí。蜱虫属于寄螨目、蜱总科。这种寄生虫分为两类,一类是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,称为硬蜱,它们属于硬蜱科;另一类是无盾板的软蜱,属于软蜱科。
读音: pí 笔画: 点、横、撇、点、提、横撇/横钩、撇、竖、横撇/横钩、捺、详细解释: 疲 pí 形(形声。从疒,皮声。病字旁念chuáng,据甲骨文,象人躺在床上害病的样子。以它作形旁的字一般与疾病有关。本义:疲乏;困倦)同本义〖tired〗疲,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疲,乏也。
阰:读音为pí,汉字,释义为古中国楚地山名。疲:汉语汉字,读作pí,形声字,从疒,从皮,皮亦声。表示身体劳累的感觉:疲乏、疲倦。琵:形声。字从珏(jué),从比,比亦声。“珏”为“二玉相并之形”,意为“二玉相碰”,引申为“玉声”、“玉音”、“悦耳动听的碰击声”。
“皮”的部首是什么?
“皮”字一个独体字,其部首是“皮”。 在汉字结构中,“皮”字的总笔画数为5,五笔输入法的86版编码为HCI,五笔98版编码为BNTY。 “皮”字的仓颉编码为DHE,四角 为40247,笔顺编号为53254。 在Unicode编码体系中,“皮”字的统一汉字代码为U+76AE。
聊了这么多,“皮”字的偏旁是“皮部”,它在汉字构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通过识别和领会这一偏旁,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和运用相关的汉字。
”皮“字是独体字,部首是:皮。皮,读音为pí,字形结构及编码如下:部首:皮;总笔画:5;五笔86:HCI 五笔98:BNTY;仓颉:DHE;四角 :40247 笔顺编号:53254;UniCode:CJK统一汉字:U+76AE 字义详解:酥脆的物品变韧 。例:花生放皮了;饼皮了。
皮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啊?
”皮“字是独体字,部首是:皮。皮,读音为pí,字形结构及编码如下:部首:皮;总笔画:5;五笔86:HCI 五笔98:BNTY;仓颉:DHE;四角 :40247 笔顺编号:53254;UniCode:CJK统一汉字:U+76AE 字义详解:酥脆的物品变韧 。例:花生放皮了;饼皮了。
聊了这么多,“皮”字的偏旁是“皮部”,它在汉字构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通过识别和领会这一偏旁,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和运用相关的汉字。
皮偏旁:皮(它是独体字)。拼音:pí 解释: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。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。包在外面的一层物品。表面:地~。薄片状的物品。韧性大,不松脆。不老实,淘气。指橡胶:胶~。
皮字的偏旁只有皮。基本字义:皮,汉语常用字(一级字),读音为pí,最早见于甲骨文。本义为用手剥兽皮;后引申为生物学上动物或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——皮层组织,广义指表面;皮也是一种中国的姓氏。
皮字的偏旁部首是:皮 解析:皮是独体字,结构不可分割。独体字是以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,它一个囫囵的整体,切分不开,从图画演变而成。独体的象形字和指事字是构成合体字的基础。
无论兄弟们好,皮的偏 旁是皮这个部 首,皮是属于独体字的啊!皮一个常见汉字,读音为pí,生物学上意为动物或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——皮层组织,广义指表面。皮也是中国的一个姓氏。
pi怎么读
1、pī(披)、pí(皮)、pǐ(匹)、pì(屁)。汉字列举:披 读音:pī 意思:覆盖或搭在肩背上。打开;散开。(竹木等)裂开。组词:披衫 、披甲、 披露 、纷披、 披挂、 披靡 、披风 、雨披 、披阅 、披肩。皮 读音:pí 意思: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。皮子。
2、希腊字母π的英文读音是 pi ,然而国际音标是/pai/,因此读作“派”并没有错;圆周率,π(n)表示不大于n的质数个数。而希腊字母大写Α,小写α,英文读音为alpha,国际音标/lf/;通常表示角度,系数,角加速度。大家读“阿尔法”是跟国际音标一致,没错的。
3、pī(披)、pí(皮)、pǐ(匹)、pì(屁)。怎么学拼音字母比较简单 熟记字母表,掌握音序这不仅是掌握拼音的起点,而且对熟练掌握音序查字法特别重要。拼音字母要记熟熟记23个声母、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,这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基础。掌握汉语拼音的组成结构和拼音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