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男子点牛肉小串发现是鸭肉,商家辩称_牛肉风味_引争议

男子点牛肉小串发现是鸭肉,商家辩称”牛肉风味”引争议

事件回顾:3.9元牛肉风味小串实为鸭肉

近日,杭州市民小孙在外卖平台点了一份”烈焰牛肉风味小串”,尝了几口后发现味道不对——没有调料时肉味特别”骚”。在追问商家后,小孙惊讶地发现:这份售价仅3.9元的”牛肉小串”竟然是用鸭肉制成的!商家对此解释称:”牛肉风味”是一种口味,几块钱根本吃不到真牛肉。

这不禁让人疑惑:用鸭肉冒充牛肉风味是否合理?商家在菜单上标注”牛肉风味”却使用鸭肉,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?

商家回应:牛肉风味≠牛肉食材

面对质疑,店家姚先生强调:”牛肉小串”和”牛肉风味小串”是两种不同概念。他告诉记者,外卖平台上已标注食材为鸭肉,这款产品月销上万,是店内爆款。

但小孙并不买账:”牛肉本身就是食材名称,不是口味描述!”他认为商家未明确标注实际用料,涉嫌欺诈,要求按《食品安全法》退一赔十。记者调查发现,该产品详情页确实用小字标注了”鸭肉”,但商品名中醒目的”牛肉”字样仍可能让消费者产生误解。

法律专家:涉嫌虚假宣传但难获10倍赔偿

湘潭大学法学院肖峰副教授指出,此事件关键在于商家宣传逻辑是否符合消费者普遍认知。虽然商家用小字标注了诚实成分,但主推”牛肉风味”仍可能误导消费者,涉嫌违反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。

不过专家也表示,若鸭肉质量合格,此案更适用”退一赔三”而非10倍赔偿。他建议消费者可先通过平台投诉或消协调解维权,必要时保留订单记录、聊天截图等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。

消费者怎样避免”挂羊头卖狗肉”?

1. 细看配料表:不要被商品名迷惑,下单前务必查看详情页的食材说明

2. 警惕超低价:3.9元30串的价格明显低于牛肉成本价

3. 留存消费凭证:保留订单截图、支付记录等维权证据

4. 善用差评体系:遇到难题可先通过评价提醒其他消费者

这起”牛肉小串变鸭肉”事件,你怎么看?是商家玩文字游戏,还是消费者过度解读?欢迎留言讨论!

(小贴士: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55条,遭遇欺诈可主张”退一赔三”,最低赔偿500元。若发现食品安全难题,请及时拨打12315投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