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观察描述的意思 观察描写是什么意思_ 观察的解释怎么写

观察描述的意思 观察描写是什么意思? 观察的解释怎么写

观察描写是文学创作与写作中重要的基本功,指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后,运用文字将其特征、形态、动态等具象化呈现的经过。其核心在于将客观事物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语言,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。下面内容是观察描写的核心要点及技巧:


一、观察描写的定义与目的

  • 定义
    观察描写是运用五官(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触觉、味觉)对周围事物进行感知、记录和再现的写作手法,强调对细节的捕捉与呈现。例如描写一朵花时,需观察其颜色、形状、香气,甚至触感,再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。

  • 目的

    • 环境渲染: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活动的场景气氛,如清晨校园的宁静。
    • 情感传递:借助对事物的细致刻画,间接表达人物的情感或心理情形,如用“颤抖的烛光”暗示不安。
    • 增强诚实感:通过具体细节使虚构场景更具可信度,例如描写山洞中“石钟乳的形态与滴水声”。

二、观察描写的关键技巧

  • 选择观察位置与角度

    • 固定观察:以某一位置为定点,从不同视角(仰视、俯视、环视等)观察事物。例如描写校园时,先仰视教学大楼,再俯视操场,最终近看花坛。
    • 移位观察:随着观察者的移动变换视角,常用于游记或场景转换。如《记金华的双龙洞’里面,按“洞口→洞内→出洞”的顺序描写不同位置的景观。
  • 抓住事物特征

    • 静态特征:如形状、颜色、结构等。例如描写荷花时强调“叶子出水很高,像亭亭的舞女裙”。
    • 动态特征:如动作、变化经过。例如小狗“前腿搭在人身上,发出呜咽声”的动态细节。
    • 动静结合:通过对比增强画面感。如湖面上“小船微微荡漾”(动态)与“纤弱如蒲公英”(静态)的结合。
  • 遵循观察顺序

    • 空间顺序:按方位(上下、远近、内外)展开。例如描写庭院时,从四周回廊到中间园林,再到地面花草。
    • 时刻顺序:按时刻推移描述变化。如冰雹前、中、后不同阶段的场景对比。
    • 逻辑顺序:按事物结构或功能分层描写。例如介绍芦沟桥时,先整体尺寸,再分述桥孔、栏杆、石狮等细节。

三、提升观察描写能力的技巧

  • 感官综合运用
    调动五感丰富描写层次。例如晨读场景中,可写“阳光的温暖”(触觉)、“朗读声的激昂”(听觉)、“墨香的气味”(嗅觉)。

  • 融入心理与想象

    • 心理描写:通过人物内心活动折射环境。如新生面对陌生班级时的忐忑心情。
    • 合理想象:在写实基础上加入比喻或联想。如将教室笑声比作“百鸟争鸣”。
  • 对比与修辞手法

    • 对比:突出事物差异,如夏秋校园景色的颜色对比。
    • 比喻/拟人:增强画面生动性,如“玻璃窗像刚睡醒孩子的眼睛”。

四、观察描写的应用场景

  • 写景状物:如天然风光、建筑构造(参考芦沟桥的描写)。
  • 人物刻画:通过外貌、动作等细节塑造形象(如《背影’里面父亲的动作描写)。
  • 叙事铺垫: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进步,如暴风雨前的压抑气氛。

观察描写是连接客观全球与文学表达的桥梁,需通过体系训练掌握观察技巧、描写顺序及语言技巧。日常练习中,可从简单场景入手(如教室、公园),逐步尝试复杂动态(如活动场面、季节变化),并结合情感表达提升文字的感染力。